9 歲生日那天,當時是中學語文老師的表姐夫將一套插畫版的《四大名著》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我,從此這套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我書柜的鎮(zhèn)柜之寶。
但坦白地說,其中的《紅樓夢》和《三國演義》我直到現在都沒有完整地讀完,《水滸傳》倒是就著 98 年版的電視劇一起勉強看完了。唯獨那本《西游記》,從拿到書的第一天起就愛不釋手,幾乎是一口氣讀完,封皮沒多久就被翻得破爛。
女生們怎么看我不知道,但我想大概沒有哪個男孩子會不喜歡《西游記》。而在書中那么多角色里,最具沖擊力、最吸引人的莫過于孫悟空了。他的無所不能,他的狂傲,他的天真,都讓人無比著迷。
就像每一個熱血少年都很難抵抗李白那些從天而降的詩句一樣,也沒有哪個男孩子能夠輕易抵擋孫悟空身上彌漫出來的那種巨大的魅力和想象力。
當然,小時候在讀《西游記》里描繪的那些故事時,心里總會有很多疑惑和不解不斷冒出來:
比如,為什么孫悟空明明已經那么厲害了、一個跟斗就可以抵達西天,卻還是必須那么辛苦地跟著唐三藏一步一步走著去取經?
又比如,豬八戒那么懶那么好色、沙僧那么老實巴交不懂變通,唐僧明明可以撇下他們只帶著孫悟空上路,這樣麻煩反而會少很多,可為什么他卻從來沒有放棄過這兩個比孫悟空弱得多、笨得多的徒弟呢?
最近聽歌曲《悟空》,沿著歌詞進入其欲表達的意境之中,似乎重新回到了兒時讀《西游記》的那種感覺,在此過程中也對孫悟空這個早已在萬千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形象有了些不一樣的體會和感悟。
于是又找來這首歌三個不同的版本對比聽,原唱戴荃的版本、薩頂頂翻唱的版本,以及韓磊翻唱的版本。
好的音樂往往有獲得兩次生命的機會,第一次生命在其曲、詞落定時誕生,它構成了這支音樂的軀殼和血液;第二次生命在其歌唱者的演繹中誕生,它塑造了這支音樂的性格和氣質。
這三個版本跨度很大、各有千秋,如同孫悟空在其不同的生命階段之自我表達與呈現。但我聽最多次的,還是韓磊的版本。
它讓我想起小時候讀到孫悟空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成斗戰(zhàn)勝佛的那個章節(jié)時心里升起的感受,也讓我瞬間聯(lián)想起藝術家王瑞琳的雕塑作品《迷·藏—悟空》:
當孫悟空不再是那個上天入地、不可一世的美猴王,當孫悟空安靜地閉上自己的那雙火眼金睛時,他究竟擁有著一個怎樣的內心世界?
▲ 王瑞琳雕塑作品《迷·藏—悟空》
放眼望去,歷史上沒有哪個文學人物比孫悟空更具有張力和矛盾感了。
他具備著最極致的能力(七十二變和火眼金睛),攜帶著最霸道的武器(金箍棒和筋斗云),卻又不得不戴著最沉重的枷鎖(緊箍咒)生活。
往小了看,這是孫悟空的宿命,是他必須面對和修煉的生命課題。
往大了看,這是《西游記》最玄妙的地方,也是它贈予讀者最深刻的人生啟示。
有一句名人名言,大意是說:庸人最怕一個“懶”字,能人最怕一個“傲”字。
說到能力,說到本領,這世間有幾人可以大得過孫悟空?我們看西游記之所以那么羨慕他、那么迷戀他,說到底不過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擁有如孫悟空一般的能力和本領,仿佛這樣就可以傲然于天地之間,再也無可阻擋、再也無所畏懼了。
其實殊不知,越大的能力、越高的本領,往往在無形中構成了生命中越大的執(zhí)著,也給自己身上套上了一具越沉重的枷鎖。
對于越有才華、越有能力的人而言,這往往是人生中最難以跨越的障礙,凡圣只此一步間。《傳習錄》中王陽明呵斥弟子孟源的一句“爾病又發(fā)”,其本意即希望在此點醒對方。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問一下自己:如果有一天我也和孫悟空一樣有了火眼金睛、可以七十二變、擺弄著威力無比的金箍棒,我能不能做到和他一樣,最終把這一切都舍棄了?
這真的很難,太難了。
說到能力和本領,唐三藏可能不及徒弟孫悟空的千萬分之一。與見佛殺佛、見祖呵祖的孫悟空相比,他唯一多了一點點的,就是心底里的那一份純凈和空無。
手無縛雞之力的唐三藏在整個西天取經的過程中,其實只教會了孫悟空一件事:如何放下自己的狂傲與執(zhí)著。
▲ 王瑞琳雕塑作品《迷·藏—悟空》
臺灣的曾仕強教授說過這么一段話:男人一生中要過五道關卡,從低到高依次是金錢關、名譽關、異性關、宗教關、藝術關。
當時看視頻里他講這段時,他一邊講、我一邊猜下一個,前 4 個都猜中了,但最后一個藝術關的說法,確是出乎意料。
金錢關和名譽關,這是人生在世最基本、也是最磨人的考驗,至少有七成的人在這一關就被刷下來。
過了金錢關和名譽關,還得面對異性關。在“愛江山還是愛美人”這個艱難的問題面前,可以看到歷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就此敗下陣來。
過了前三關之后,前面等著的是宗教觀。宗教觀,其實就是生死觀。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面對這三個終極的人生拷問,多少聰明的腦袋前赴后繼、孜孜不倦地展開追問,最終能過這一關的人,已是寥寥無幾。
最后一關,為何是藝術關?因為這世間唯有藝術能夠超越生死、打敗時間。
一開始,我以為藝術關說的是對于偉大的藝術家及其藝術作品的欣賞、膜拜和眷戀。這一點容易理解,正如人們看《寒食帖》時竟可以跨越千年之隔直接感受到蘇東坡的心境,正如一個畫家可以在畢加索的畫作前長久駐足、不忍離去。這些史上留名的偉大藝術,讓多少人愿意為之傾家蕩產、甚至舍棄生命?
而當回看孫悟空的故事時,我理解到所謂的藝術關本質上指代的不只是如此,更深層的乃是一個人內心對于達到某種人生境界的執(zhí)著。
如果金錢、名譽、異性、宗教都不再是追求和掛礙,那么一個人還想要些什么呢?
答案就是:對于藝術(某種人生境界)的追逐與獲取。
如果將孫悟空對號入座,可以發(fā)現他幾乎從故事的一開始就已經過了前四關:視名利為糞土,不近女色,從石頭縫里蹦出來、擁有長生不老之術。
可他卻一直在第五道關卡里長期痛苦地徘徊:自己有著通天的本領,卻反被這一身的本領所操控;一心只求最剛、最強、最無敵,卻落得傷人傷己而不自知。
▲ 圖片來自電影《西游記之大圣歸來》
正如《悟空》歌詞中里所唱:
誰叫我身手不凡?誰讓我愛恨兩難?
到后來,肝腸寸斷。
我要這鐵棒有何用?我有這變化又如何?
還是不安,還是氐惆。
且怒且悲且狂哉,
是人是鬼是妖怪?
不過是,心有魔債。
所以他需要跟著唐三藏一步一個腳印邁向通往西天取經的生命歷程,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他身邊的兩個比他弱、比他笨的師弟,無時不刻地都在提醒著他:不要以為你有多厲害、多了不起,其實你早就已經處于某種比我們更龐大、更頑固的執(zhí)著當中了。
也正應如此,實在沒有比《西游記》結尾更棒的故事橋段了:
當孫悟空真正放下那些曾讓他名震三界的無邊偉力、跨過這生命中的第五大關卡時,他終于成為了斗戰(zhàn)勝佛,也兌現了菩提祖師當初給他取名“悟空”的那份期盼 — 了悟真正的空境。
自此,孫悟空的頭頂再無緊箍咒,他終獲自由。
歌曲《悟空》的最后一句歌詞是:這一棒,叫你灰飛煙滅。
這一棒,打的不是外面的妖魔鬼怪,而是自己的心魔。這一棒下去,心魔消失了,金箍棒也從此灰飛煙滅。